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3/2 18:23:40  浏览量:1947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6年2月27~28日,由亚太血液联盟(APHCON)举办的第7届恶性血液病年会(BTG2016)在广州市白云宾馆成功召开。来自亚洲及欧美等多个国家的近500名血液学同事参加了此次会议。国际恶性血液病年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血液学会议之一,会议邀请欧美和亚太一流血液学专家介绍最新的恶性血液病研究和诊疗进展,并设置多个专题论坛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开展,为亚太地区年轻学者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发展机遇。此次会议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时机、免疫治疗、维持治疗及微小残留疾病(MRD)监测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王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时机

 

  MM好发于老年人,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所谓的CRAB:高钙血症,肾功能损伤,贫血及骨骼损害)之前,处于冒烟型骨髓瘤(SMM)状态。目前MM仍不可治愈,既往认为SMM患者不需要治疗,待进展为有症状的MM后再开始治疗。研究表明SMM进展为有症状MM的比例为10%/年,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观察10余年而无需治疗。

 

  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出现,提早开始治疗是否能够改善SMM患者的预后有待于更多的研究。2013年,Mateos等采用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高危的SMM,结果表明Rd方案可以显著延缓SMM进展为症状性MM,并且显著改善这部分患者的总体生存(OS)。不过部分学者对该研究中所定义的高危SMM持有不同意见,因此该项研究结果尚不能改变临床实践。

 

  2014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对MM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其中明确提出:对于骨髓中异常浆细胞比率≥60%的SMM患者,应该按照症状性MM进行治疗。其原因是由于部分SMM患者2年内进展为症状性MM的概率超过50%。因此,随着技术的更新,将有更多的高危因素被识别出,针对高危的SMM患者提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药辈出

 

  2015年可谓“骨髓瘤年”,同一年中先后有三种新药被FDA批准用于MM的治疗,为复发难治骨髓瘤(RRMM)患者带来了希望。其中,免疫治疗药物Elotuzumab及Daratumumab开创了MM的单抗治疗时代。

 

  在一项III期临床研究中(ELOQUENT-2),有646例RRMM患者随机接受Elotuzumab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Elotuzumab组,n=321)或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组(对照组,n=325)。中位随访24.5个月时,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在Elotuzumab组为68%,而对照组为57%;2年时的PFS分别为41%和27%。中位PFS在Elotuzumab组为19.4个月,对照组仅为14.9个月(P<0.001),总体缓解率分别为79% vs. 66%(P<0.001)。

 

  Daratumumab(CD38单抗),是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MM的单克隆抗体。在Ⅱ期SIRIUS研究中,106例RRMM患者接受Daratumumab治疗,29%的患者取得完全或部分缓解,平均持续7.4个月。目前针对Daratumumab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当中,并且部分研究甚至将上述两种单抗药物提到MM的一线治疗当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CAR-T治疗

 

  由于作用机制的特殊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针对CD19和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治疗MM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正在扩大样本量进行疗效的确认研究,CAR-T治疗或许可以为多线治疗后-RRM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维持治疗

 

  数项研究表明,移植后采用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M患者的PFS,部分研究还显示出了OS优势。然而,最佳的维持治疗时间目前尚未明确(2~3年的短期维持治疗与超过5年的长期维持治疗,孰优孰略尚无定论)。在临床实践中,应当仔细衡量维持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并且综合考虑治疗的成本获益比,为MM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MRD的监测及应用

 

  目前用于监测MM患者MRD的常用方法有PCR、多参数流式细胞分析(MFC)及二代测序技术(NGS),近两年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在MM中也逐步显露头角,部分癌症中心采用PET监测MM的MRD也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尽管检测MRD的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何为检测MRD的最佳时机,MRD监测的价值,能否用于指导下一步治疗等。再有,对于诱导治疗后取得MRD阴性的MM患者,是否可以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推迟到复发后再进行?对于维持治疗中的MM患者,若MRD阴性,那么维持治疗的时间多长算作合适?以上这些问题均需要前瞻性的良好设计的研究方能解决。

 

  总之,随着技术的革新,我们对MM的监测远不止冰山一角,而是逐渐将海平面以下的巨大冰山挖掘出来,并且采用新药及免疫治疗将其消灭,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缓解,甚至实现MM的治愈。

 

  专家简介:

  王亮,医学博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抗癌协会姑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美国血液病学协会会员,擅长淋巴瘤、白血病及骨髓瘤的诊治。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血液病相关SCI文章30余篇,主持国自然基金1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1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优秀青年人才项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医学科学家项目各1项。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