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邓艳红教授:回顾ASCO-GI胃癌免疫治疗进展,瞭望斯鲁利单抗引领前沿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4/1 10:01:06  浏览量:898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年来,胃癌免疫治疗取得巨大突破,从晚期一线治疗到围术期治疗都能见到免疫治疗冲锋陷阵的身影。

编者按:近年来,胃癌免疫治疗取得巨大突破,从晚期一线治疗到围术期治疗都能见到免疫治疗冲锋陷阵的身影。在三月初举行的Post-ASCO GI会议上,国内专家热烈讨论了胃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随后的三月底再次传来好消息,国产创新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HLX10)在国内获批上市,为MSI-H/dMMR人群增加了泛癌种免疫治疗方案。为此,《肿瘤瞭望》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与大家分享胃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肿瘤瞭望:由您牵头主办的第八届Post-ASCO GI会议已落下帷幕,在您看来,2022年ASCO-GI在胃癌领域有哪些亮眼的研究?
 
邓艳红教授:非常感谢大家对Post-ASCO GI会议的关注,今年ASCO-GI在胃癌、肠癌、肝胆胰腺等方面取得了丰厚的进展。在胃癌领域,会议亮点多为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的延续,如晚期胃癌一线治疗CheckMate 649研究的长期随访更新、胃癌围术期免疫治疗发展等。其中Abstract 291这项荟萃分析引人注目,该研究纳入了2019-2021年Pubmed上ASCO、ESMO等多项重要会议报告,汇总和分析新辅助免疫治疗在胃癌或胃食管交接癌的完全病理缓解(PCR)、主要病理缓解(MPR)率(MPR定义残留肿瘤细胞<10%)、R0切除率和副作用。在所纳入的13项I/II期临床研究的332名可切除的胃癌患者中,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总体人群的pCR率达17%,MPR率是40%,免疫联合放化疗pCR率高达36%。该研究为免疫治疗在胃癌新辅助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期待。
 
既往临床前研究显示,基于淋巴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患者状态的判断,对于部分胃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可能较辅助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此外,胃癌“热肿瘤”人群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人群约占10%-15%,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反应较好。我院一项对胃癌患者使用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显示了超过40%的pCR率,MPR达到80%;与我院另一项肠癌免疫单药新辅助治疗取得的50% pCR率、90% MPR率效果类似。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MSI-H/dMMR患者是否需要双免疫联合?肠癌与胃癌的MSI-H/dMMR人群在免疫治疗疗效上是否存在差异?期待胃癌更多新辅助治疗研究为临床带来更多指导。
 
肿瘤瞭望:当前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有哪些值得期待的III期临床研究?
 
邓艳红教授:胃癌围术期大手术新辅助或者辅助免疫治疗都备受关注,比如正在开展中的ATTRACTION系列、KEYNOTE系列、CheckMate系列等。以CheckMate-577为例,该研究主要对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non-pCR的胃癌以及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予以PD-1单抗辅助治疗,结果显示PD-1单抗较安慰剂能够降低31%的疾病复发与死亡风险,无病生存期(DFS)延长近一倍(22.4 vs 11个月,HR=0.69)。然而该研纳入的亚洲患者较少,所入组患者术前普遍接受过同步放化疗并不符合我国临床实践;且前面也提及免疫新辅助治疗可能会较辅助治疗有更好的潜力。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复宏汉霖作为申办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牵头的HLX10-006-GCneo研究(CTR20191830)。该研究针对PD-L1高表达胃癌患者,使用PD-1单抗斯鲁利单抗(HLX10)联合化疗开展新辅助/辅助治疗,以观察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以及其他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该研究设计理念国际领先,我想应该是世界范围内胃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第一梯队的前沿研究。我院当前所入组的几个患者都能确确实实看到非常好的疗效,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该研究的入组条件之一PD-L1 CPS≥10已修订为CPS≥5,进一步扩大了适用患者群,在此非常欢迎大家向我们推荐胃癌新辅助/辅助治疗患者,谢谢。
 
肿瘤瞭望:像您前面提到的MSI-H/dMMR分型在胃癌治疗中是免疫治疗疗效更好的一类人群,国产原研的斯鲁利单抗(HLX10),是否在治疗MSI-H/dMMR肿瘤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呢?
 
邓艳红教授:目前已有诸多PD1/PD-L1单抗上市,但并非所有药物均在MSI-H/dMMR患者中做过注册研究或大型临床研究。复宏汉霖开发的斯鲁利单抗(HLX10)在国内开展的一项针对MSI-H/dMMR实体瘤的单臂、开放、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了108例晚期经治的实体瘤患者,其中67.6%为结直肠癌、7.4%为胃癌。整体人群客观缓解率(ORR)为39.7%,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与既往免疫抑制剂相关研究横向对照来看,该研究规模较大,疗效不亚于既往研究,符合预期。因此,斯鲁利单抗(HLX10)去年获得了国家药物评审中心(CDE)的优先评审资格,并于今年3月24日获批上市,用于经过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实体瘤,为MSI-H/dMMR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此外,研究显示(CTR20190754)斯鲁利单抗(HLX10)在晚期小细胞肺癌中国患者一线治疗中表现不俗,面对最难治的肿瘤之一,斯鲁利单抗(HLX10)mOS 达到16个月,2年OS率45%。该领域应用的适应症也着实令人期待。
 
最后,在此特别祝贺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HLX10)获批上市,期待未来其能够在临床帮助更多的患者;也期望研究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更深入的临床研究,走向ASCO、走向ASCO-GI,走向世界。
 
专家简介
 
邓艳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助理,肿瘤中心主任
 
临床研究中心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主任
 
留学美国西雅图Fred Hutchinson/华盛顿大学癌症研究中心。主持开展的FOWARC研究2次获得ASCO口头报告,并在J Clin Oncol、JAMA、Lancet Onc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3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第六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等。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与个体化治疗分会常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