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中国之声丨张剑教授:BPI-16350联合氟维司群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6/8 14:16:29  浏览量:528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第59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2023)年会于当地时间2023年6月2日~6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BPI-16350是由贝达药业自主研发设计的一种新型的有前景的CDK4/6抑制剂,2023 ASCO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和张剑教授团队报道了其在HR+/HER2-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开展的Ⅰ期临床研究数据(摘要号:e13051)。

编者按:第59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2023)年会于当地时间2023年6月2日~6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BPI-16350是由贝达药业自主研发设计的一种新型的有前景的CDK4/6抑制剂,2023 ASCO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和张剑教授团队报道了其在HR+/HER2-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开展的Ⅰ期临床研究数据(摘要号:e13051)。肿瘤瞭望特邀研究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进行介绍。
 
 
▌摘要第一作者:张剑教授
▌摘要通讯作者:胡夕春教授
 
研究背景:BPI-16350是一种强效的CDK4/6抑制剂,其结构与阿贝西利相似,但在临床前实验中显示其对CDK9的抑制作用较小。本研究是一项开放的、剂量递增和剂量拓展的Ⅰ期研究,旨在评估BPI-16350单药(A阶段)和与氟维司群联合治疗HR+/HER2-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B阶段)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研究方法:在A阶段,入组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按“标准3+3”剂量递增模式,接受50~500 mg QD BPI-16350单药治疗。在B阶段,BPI-16350(300 mg或400 mg QD)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治疗内分泌继发性耐药的患者。该阶段允许既往疾病转移阶段接受不超过一线化疗,但不允许既往接受过其他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或依维莫司治疗。
 
研究结果:截至2022年11月13日,在A阶段,共入组24例患者(50 mg,4例;100 mg,4例;200 mg,3例;300 mg,3例;400 mg,4例;500 mg,6例)包括2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和1例腹部脂肪肉瘤患者。66.7%(16/24)的患者接受过≥2线化疗,70.8%(17/24)患者接受过≥2线内分泌治疗。仅在500 mg剂量组观察到1例3级血肌酐升高DLT事件,MTD未达到。45.8%(11/24)的患者发生≥3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为腹泻(4/24)、贫血(3/24)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24)。BPI-16350的中位达峰时间为2.0~17.0小时,平均半衰期为35.6~51.0小时,支持每日1次给药。单次口服50~500 mg BPI-16350后,药物的暴露量与剂量成正比。QD连续给药后,蓄积比为2.1~3.3倍。疾病控制率(DCR)为70.8%(17/24,95%CI:48.9%~87.4%)。500 mg剂量组1例(4.2%)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
 
 
在B阶段,共入组46例HR+/HER2-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00 mg,9例;400 mg,37例),其中63.0%(29/46)患者依然在组治疗。42.5%(20/46)的患者发生≥3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为贫血(8/46)、白细胞减少(6/46)、低钾血症(6/46)和中性粒细胞减少(5/46)。46例患者中,43例至少进行过一次疗效评估,DCR为97.7%(42/43,95%CI:87.7%~99.9%)。确认的ORR高达60.5%(26/43,95%CI:44.4%~75%)。中位PFS尚未达到(95%CI:11.1个月~尚未达到)。
 
 
研究结论:据我们所知,与已经获批上市的CDK4/6抑制剂相比,BPI-16350联合氟维司群显示出数值上最优的抗肿瘤活性,且与阿贝西利相比≥3级腹泻发生率更低。一项比较BPI-16350联合氟维司群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的III期研究(NCT05433480)正在进行中。
 
张剑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一期临床研究病房行政主任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上海“医苑新星”杰青人才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召集人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委会副主委
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DE首批化药临床兼职审评员
《Diseases&Research》副主编
第一/共一/通讯发表SCI论文40余篇(Lancet Oncol 41.3、Ann Oncol 32.9、Nat Commun 14.9、Clin Cancer Res 12.5、J Hematol Oncol 17.4)
 
胡夕春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ESMO乳腺癌Faculty Member
ABC5 panelist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发表论著200多篇,包括Lancet Oncol和JCO杂志等
主编《肿瘤内科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和《肿瘤科常见诊疗问题问答–胡夕春医生查房实录》等
主持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
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