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天府肿瘤大会丨王洁教授:肺癌靶向、免疫及ADC药物管理的合纵连横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5/6 16:06:06  浏览量:24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近期举行的第七届天府肿瘤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带来了“肺癌靶向、免疫及ADC药物管理的合纵连横”专题报告。报告指出,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革新肺癌治疗格局的三大手段,但耐药问题不可避免,“合纵连横”策略或为破解耐药困境的有效路径。《肿瘤瞭望》有幸现场邀请王洁教授对抗肿瘤治疗耐药等问题进一步分享见解。

在近期举行的第七届天府肿瘤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带来了“肺癌靶向、免疫及ADC药物管理的合纵连横”专题报告。报告指出,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革新肺癌治疗格局的三大手段,但耐药问题不可避免,“合纵连横”策略或为破解耐药困境的有效路径。《肿瘤瞭望》有幸现场邀请王洁教授对抗肿瘤治疗耐药等问题进一步分享见解。
 
王洁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
●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助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总院长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02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与进步奖获得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
 
目前,免疫治疗耐药是肺癌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大挑战。您认为未来应如何克服免疫耐药问题,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王洁教授:耐药性是抗肿瘤治疗领域永恒的话题。无论是传统化疗,还是现在如火如荼研究中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ADC、双抗和三抗等新型疗法,最终都逃脱不了耐药的命运。所以,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除了研究药物本身,还要探寻其潜在的耐药机制,并提前制定应对耐药的策略。以免疫治疗为例,肿瘤免疫循环涉及7个关键通路,任一环节的异常均可能引发耐药。例如,若新抗原产生存在障碍,免疫治疗在源头上便难以起效;而抗原呈递和T细胞识别等环节的缺陷同样可能导致耐药。
 
在免疫新药研发中,同步探索克服耐药的策略很重要。PD-(L)1抑制剂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实际上也是一种克服耐药的方式:与传统化疗联用能够促进新抗原的释放,增强免疫应答,从而降低耐药风险;与抗血管药物联用可抑制T细胞耗竭,诱导血管正常化,增加抗肿瘤药物递送至肿瘤组织;与ADC联用可多机制协同作用,促进正向免疫调控,减少抑制性免疫的相关因子,进而减少耐药的发生。
 
我在报告中讲述了肺癌靶向、免疫及ADC药物管理过程中的“合纵连横”策略。例如,在研究靶向治疗耐药时,需注意肿瘤微环境对靶向通路发生二次突变的影响;在研究免疫治疗耐药时,需注意微环境中克隆进化对免疫治疗耐药的作用;ADC药物的三个组成部分(细胞毒性有效载荷、连接子和抗体)都会影响耐药,应针对性探索克服耐药的途径。
 
展望未来,针对耐药的治疗策略和新药研究越来越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唯有深入探寻耐药机制,方能精准设计更好的耐药应对方案。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您认为未来如何更好地将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治疗决策相结合,以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王洁教授:对于部分肺癌亚型,如肺腺癌,基于分子分型的个性化治疗已经成为现实。约70%-80%的肺腺癌可以像切蛋糕一样被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亚型给予特异性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肺腺癌的分子分型日趋精细化,例如EGFR突变肺癌的分类已经从简单分为EGFR突变阳性/阴性,发展到区分EGFR常见突变、不常见突变、耐药突变,以及EGFR突变患者发生旁路信号通路激活(如c-MET)或下游通路(如PI3K/AKT)异常等类型,未来需要基于更精细的分型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单药或联合靶向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的分型目前面临瓶颈,过去基于PD-L1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MB)等因素对免疫治疗效果进行预测,但这种方式在免疫联合治疗时代已显不足,因为单一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有限。未来需要整合多维度因素(如肿瘤亚型、驱动基因状态、肿瘤微环境和宏环境等),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更精准的分型体系。例如,对于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阳性的肺癌患者,TKI联合免疫治疗似乎是个禁区,但通过更精细的分型可能识别出适合靶免联合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
 
从全球视角来看,你认为中国如何通过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在全球肺癌治疗领域中的竞争力?

王洁教授:中国抗肿瘤治疗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原研创新蓬勃发展,药企、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正积极开展深度跨领域合作,推动我国抗肿瘤治疗(尤其在肺癌、乳腺癌和消化道肿瘤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的领跑。
 
在目前的大形势下,我们在国内应加强各领域合作(包括整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强药企、医院一线临床工作者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同时,我们应致力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的事务,比如支持中国学者参选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理事会的改选,增加我国在国际权威学术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更多中国研究成果走向国际舞台。在全体同道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我们将持续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共同开创中国抗肿瘤事业更辉煌的未来。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