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18 专访|吴一龙教授:肺癌免疫治疗是一线推荐的“主角”

作者:  陈杨   日期:2018/8/5 9:32:50  浏览量:2368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当地时间6月3日,ASCO全体大会上,KEYNOTE-042在万众瞩目中以Late Breaking形式重磅发布。在征战晚期肺癌中,帕博利珠单抗的适应症“版图”进一步扩大至“PD-L1(TPS)≥1%”。与之呼应的KEYNOTE-407研究,则在KEYNOTE-189基础上补充了晚期肺鳞癌的阳性结果。帕博利珠单抗三战全胜(包括先前在AACR公布的KN189试验)的战果在ASCO大会上刮起了一阵肺癌免疫治疗的旋风,引起会场内外的热烈讨论。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是KN-042的主要作者之一。《肿瘤瞭望》在芝加哥现场第一时间采访了吴教授,解读帕博利珠单抗即将迎来的肺癌“免疫K时代”。
 
《肿瘤瞭望》:本次大会上KN042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广泛讨论,PD-(L)1抑制剂的应用范围从PD-L1(TPS)>50%扩大至>1%,这一突破是否可能改变指南共识和临床实践?
 
吴一龙教授:作为KN-042的主要作者之一,我们昨天(当地时间6月3日)公布了该研究结果。KN-042取得了一定的阳性结果,在PD-L1(TPS)≥1%的病人中,相较于化疗组,单药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死亡风险下降19%,其中获益最大的是PD-L1(TPS)≥50%亚组,死亡风险可下降40%左右。该研究达到了其设计的主要目标,从一定程度看,改变了临床实践。
 
仅仅在一两年以前,非驱动基因的肺癌患者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任何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可以改变临床实践。时至今日,此类患者的选择大有改观,例如PD-L1表达阳性的病人既可选择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可选择与化疗的联合应用。究竟是选择单药还是联合方案?KN-042的研究结果能否将单药帕博利珠单抗的适应症进一步扩大至PD-L1(TPS)≥1%?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一线推荐中,无论是联合还是单药使用,均离不开帕博利珠单抗。
 
在今天的会议讨论中,大家提到了一句话,化疗“一家独秀”的时代已经过去,免疫治疗应该成为肺癌一线治疗推荐中的“主角”。这样的临床实践改变是有目共睹和必成可冀的。关于肺癌免疫治疗的最优策略,从目前公布的研究数据看,PD-L1(TPS)≥50%的患者单药免疫治疗即可;<50%的患者免疫联合治疗可能获益更大;临床中也有部分患者不愿或无法耐受化疗,KN-042研究结果将单药帕博利珠单抗的适用人群扩大至≥1%,可以满足此类患者的需求,这也是该研究改变临床实践的意义所在。
 
《肿瘤瞭望》:目前国内外上市的PD-(L)1抑制剂种类逐渐丰富,而帕博利珠单抗是率先获得PD-L1(TPS)>1%临床研究阳性结果的药物,造成各类临床应用和研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一龙教授:PD-L1的检测是使用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重要前提,尽管我们认为这个生物标志物仍不是很完美,但其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标准,比如PD-L1(TPS)≥50%的患者单药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获益最显著。目前上市的每一类PD-(L)1抑制剂都有其相应的PD-L1检测抗体,是造成临床研究和应用混乱局面的重要原因。由IASLC领导的蓝印计划可见,除了SP142以外,其他的各种PD-L1检测抗体一致性尚可,基本上可以通用。另外一个面临的问题是,即便应用最简单的IHC方法,也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的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否则也将使PD-(L)1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产生明显差异。
 
《肿瘤瞭望》:PD-L1检测仍是单药使用PD-(L)1抑制剂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建设病理检测平台建设和规范标准方法的现状如何?
 
吴一龙教授:目前,国内关于PD-L1的病理检测平台和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但最近我们和病理科同道的讨论中已经看见,他们正在集体奋起直追,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希望能尽早形成国内统一的标准、规范化的流程。实际上,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如何获得或选择什么样的单克隆抗体。此问题的迎刃解决,后续的整个规划工作也将很快实现。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吉晓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