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享新生 ? 愈见未来” 2021 POST ESMO高峰论坛胜利召开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10/25 15:10:32  浏览量:1940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发布了多个瘤种的前沿研究进展,为了帮助国内同道全面获取具有学术和临床价值的信息,主题为“辉享新生·愈见未来”的2021 POST-ESMO高峰论坛于10月10日成功举办。

编者按: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发布了多个瘤种的前沿研究进展,为了帮助国内同道全面获取具有学术和临床价值的信息,主题为“辉享新生·愈见未来”的2021 POST-ESMO高峰论坛于10月10日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和具备较强学术理解力的青年才俊对2021 ESMO乳腺癌、肺癌、泌尿肿瘤和血液肿瘤领域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和梳理,对2021 ESMO最新、最前沿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担任主会场的主席。
 
 
在分别进行了开场致辞之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进行了“乳腺癌highlight”的精彩报告。王树森教授汇报了HR+/HER2-乳腺癌、HER2+乳腺癌以及TNBC研究进展。介绍了MONALEEA-2研究,内分泌+Ribociclib一线治疗HR+/HER2-绝经后mBC患者的OS数据,以及支持了哌柏西利+LET在亚洲HR+/HER2-绝经后mBC的一线治疗的PALOMA-4研究的PFS数据(21.5个月vs.13.9个月, p=0.0012)。作为2021 ESMO大会重磅研究,DESTINY-Breast03研究头对头对比了T-DXd与T-DM1在HER2+mBC二线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显示了T-DXd已经成为新型二线治疗选择,可能重新定义二线标治疗标准。KEYNOTE-355研究亚组分析显示PD-L1表达越高,OS获益更大,提示帕博利珠单抗具有与标准化疗联合一线治疗mTNBC的潜力。
 
 
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汇报了“肺癌领域治疗新进展”。周教授提到中国的CTONG 1509和日本的NEJ026研究已经显示了“A+T”在亚裔人群中可获得卓越的疗效,2021 ESMO报告的是意大利的BEVERLY研究,该研究显示了“A+T”模式在非亚裔晚期EGFR突变非鳞NSCLC中同样具有有效性。WJOG9717L研究未显示奥希替尼联合贝伐单抗较奥希替尼单药治疗EGFR突变非鳞NSCLC疗效的优越性,但是吸烟人群或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人群或能从一线治疗中获益。CROWN研究的亚洲人群分析显示Lorlatinib一线治疗晚期ALK+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总人群一致。ALTA-1L研究长期随访表明Brigatinib或可成为ALK+NSCLC一线治疗的新选择。GEMSTONE-301研究显示舒格利单抗较安慰剂显著延长局部晚期接受放化疗后NSCLC的PFS,安全性也可控,为舒格利单抗巩固治疗晚期NSCLC提高新证据,提示免疫治疗迎来了新成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浩教授分享了“2021ESMO肾癌/前列腺癌研究热点荟萃”。分别从高危肾癌辅助治疗、晚期肾癌靶向治疗、晚期肾癌免疫治疗、非透明细胞肾癌治疗、肾癌治疗联合用药等方面介绍了肾癌研究进展。肾癌研究进展值得注意的是:高危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安全性和疗效兼顾,除了舒尼替尼作为辅助治疗以外,K药的治疗可能成为辅助治疗的选择;STAR研究,舒尼替尼药物的间歇治疗虽然未达到非劣效性研究终点,但考虑费效比和毒性反应等因素,不失为一种临床治疗模式的新选择;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数据显示,至少1/3晚期肾癌人群可以从TKI单药1线治疗获益;免疫联合治疗时代,原发灶肿瘤控制率进一步提升,减瘤手术的价值再次成为临床医生讨论的热点。曾浩教授从辅助治疗、mHSPC治疗方面分享了ESMO前列腺癌亮点:新型抗雄药物的强强联合无法进一步提升前列腺癌辅助治疗的临床获益。ARCHES研究的最终报告再次证实了ENZA+ADT联合治疗方案在mHSPC全人群中的临床获益。PEACE-1研究显示了ADT+DOC+ABI的强化联合治疗方案在高风险mHSPC人群中的治疗应用前景。口服LHRH拮抗剂,HERO报告的疗效和注射的地加瑞克疗效数据非常接近,对于抗雄药物或雄激素阻断方面,都能够达到优于LHRH激动剂的效果,因此,对于PSA比较高的患者,或者在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的患者,都有充足的理由选择使用LHRH拮抗剂治疗。此外,还分享了mCRPC治疗、基因检测与前列腺癌评测等研究进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进行了点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的讲题为“血液肿瘤highlight”。赵教授的内容分为两大版块进行,一个是在淋巴瘤领域的进展,另一个是骨髓瘤领域的进展。淋巴瘤领域分享了ESMO会议中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重要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NK/T细胞淋巴瘤领域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趋势以及淋巴瘤治疗未被满足的需求,同时还提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预后系统是靶向精准治疗的基础,也是未来的趋势。免疫治疗的探索,可以给更多患者带来获益。随后,赵教授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治疗进展。分别介绍了泊马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在中国复发/难治性多发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数据;CAR-T靶向免疫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骨髓瘤的研究结果;同时提到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也能够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指出免疫治疗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每位讲者介绍各自准备的领域进展之后,大会主席还就各自领域进展进行了大咖点评。对不同领域研究数据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对研究数据在临床实践中带来的思考与启示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乳腺肿瘤分会场由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首先汇报了2020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数据,强调了乳腺癌位居所有癌症发病率第一位,发病人数达41万,而CDK4/6i的出现突破了HR+/HER2-ABC传统治疗的生存瓶颈,引领了HR+/HER2-ABC治疗模式走向“CDK4/6i+”的时代,是中外指南的优选推荐。报告又分析了三大CDK4/6i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谱,指出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选择用药。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哌柏西利在美国获得男性乳腺癌的适应症。最后,王晓稼教授对CDK4/6i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免疫治疗联合CDK4/6i、AR阻断剂联合CDK4/6i等策略均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俊杰教授分享了CDK4/6i在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进展。李俊杰教授首先指出,虽然荟萃分析显示对于HR+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相似,但是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单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能存在治疗不足,同时,新辅助化疗所带来的毒性有可能会抵消疗效的获益而导致治疗的过度。因此,CDK4/6i+内分泌治疗是一种改善治疗反应或替代化疗极具吸引力的治疗策略。2021 ESMO公布的coopERA BC研究中期分析显示新型口服SERD药物(giredestrant)可能是哌柏西利的更优搭档。最后李教授分析了MonarchE研究和PENELOP-B研究仅考虑了临床风险而未考虑基因风险,因此,提出CDK4/6i辅助治疗靶人群的选择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做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CDK4/6抑制剂MBC进展”的报告,介绍了内分泌治疗领域延长OS的又一个突破---MONALEEA-2研究。并提出CDK4/6i尽早使用者的获益会更大。在CDK4/6i在HR+/HER2+乳腺癌中应用环节,袁芃教授提到了PATRICIA研究、MonarchER等研究。最后总结指出三种CDK4/6i联合AI优于AI单药,整体人群疗效没有差异,CDK4/6i治疗三阳性乳腺癌也值得深入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做了骨假性进展现象与CDK4/6i关系的讲座,提出CDK4/6i治疗中出现的“成骨骨转移征象”可能并不是真正的转移,要避免因此现象而过早的停止CDK4/6i的应用。
 
 
福建省肿瘤医院黄伟炜教授汇报了一例62岁乳腺癌患者,CDK4/6i治疗中假性进展的病例,和张剑教授的观点进行了呼应。
 
 
泌尿肿瘤分会由解放军总医院张旭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芳坚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北京医院泌尿外科刘明教授,武汉同济医院的管维教授分别进行了2021 ESMO前列腺癌标志物及前列腺癌诊疗新进展的精彩报告。刘明教授介绍了mCRPC患者基因组改变与胚系突变的关系。恩杂鲁胺治疗mCRPC患者基线ctDNA与PSA kinetics
 
 
相关性研究,指出基线高ctDNA和AR扩增的患者,PSA应答率(下降≥50%)的可能性更低。指出前列腺癌领域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可以判断预后,并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管维教授介绍了COSMIC-021研究队列6扩展研究、PRINCE研究、CheckMate-9KD队列A2最终分析等研究,指出177Lu-PSMA-617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mCRPC可获得73%的PSA应答率;纳武利尤单抗+卢卡帕利治疗gBRCA突变mCRPC的ORR可达33%。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大鹏教授做了“2021 ESMO肾癌外科相关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分别从局部晚期肾癌辅助治疗、转移性肾癌减瘤术、肾癌手术辅助3D打印模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Keynote-564是第一个肾癌辅助免疫治疗获得阳性结果的3期研究,本次会议报告患者报告结局与安慰剂不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差异,提示在舒尼替尼辅助治疗的选择之外,帕博利珠单抗是肾癌患者辅助治疗的潜在新选择;减瘤术相关研究进展提示,在免疫联合治疗下,减瘤术受到了更多临床医生的关注,在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中,应考虑减瘤术;3D打印模型可能对伴静脉瘤栓的肾细胞癌手术计划和模拟有帮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吉炜教授进行了“2021 ESMO肾癌全程管理策略新进展”的主题分享,按照肾透明细胞癌和肾非透明细胞癌分别介绍了研究进展。与CCS(持续治疗)相比,肾癌一线靶向(舒尼替尼/培唑帕尼)的DFIS(间歇治疗),QALY非劣于CCS,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且安全性可接受;IPI Q12W(改良方案)联合NIVO,相比于IPI Q3W联合NIVO,3/4级 trAE的发生率显著降低,ORR、PFS无显著变化,且与舒尼替尼的比较与历史比较一致;尽管舒尼替尼组中更高比例的患者接受了序贯治疗,但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治疗仍体现了更好的疗效;卡博替尼在转移性肾集合管癌中有较好的疗效和可耐受性,更加成熟的基因突变和基因标记结果有待进一步公布。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董培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夏庆华教授共同参与了ESMO肾癌进展讨论。
 
 
2021 POST ESMO高峰论坛的胜利召开帮助了国内同道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推动了我国临床实践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2021 POST ESMO

分享到: 更多